227接著忽悠-《穿成農門假千金后我靠美食暴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既然方子掌握在自己手里,那么她就要繼續裝瘋賣傻——不是為了得罪或者嘲諷對方,而是降低對方的期待。

    對方對自己的“期待”越低,對自己的“容錯率”也就越高。

    畢竟雖然果子醬的配方在她自己手中,但是以后若是形成了產業鏈,執行每一個環節的人,便是自己的同村鄉鄰或者鎮子上的居民。

    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十分樸素的平民,沒有任何同高官貴族打交道的意識,也不懂貴人們那些細致瑣碎的講究,定然一不小心就“犯忌諱”——甚至蘇青鸞認為自己也這樣。

    既然她不能保證每一個環節都絕對不出現得罪貴人的行為,那么干脆讓對方認為自己和身后的一群人是“不識禮數只會搗鼓吃食的粗人”更為“安全”。

    而且能夠懟得對方啞口無言無從反駁。

    蘇青鸞把眼睛彎成了月牙:真不好意思,她就是這么小心眼呢。

    經過了幾次“稱呼”上面的更迭,張媽大概是覺得蘇青鸞朽木不可雕,自暴自棄道:“……你還是叫我張媽吧。”

    蘇青鸞自然順水推舟地應了下來。

    接下來很自然的,張氏果然問起蘇青鸞果子醬的制作方式。蘇青鸞把原材料大致說了說,果然張媽在聽到果子醬居然是野果做的,眉頭又蹙了起來。

    于是,蘇青鸞又把之前忽悠謝子安那一套“野果吸收天地精華集日月之靈氣”的說辭搬了出來。

    效果依舊不錯。

    畢竟這個時代對于什么天地自然還是十分敬畏的。

    被忽悠了一通,張媽接受了謝府的老夫人“吃野果子醬”的這個結果,轉而問道:“老夫人很喜歡‘四時’,若再趕制一幾份,需要多久?”

    “這個……”蘇青鸞滿臉的為難。

    張媽眼中閃過一絲輕蔑,心說:果然小家子氣的粗苯村女,眼皮子就是淺。面子上,她立刻從懷里拿出一張面值白兩的銀票遞過去:“價格好商量,只是難得老夫人喜歡這一口,也想給交好的人嘗嘗鮮。”

    不想,蘇青鸞卻沒結果那銀票,仍舊是那副愁眉苦臉的樣子。

    張媽以為蘇青鸞只認得銅板和金銀,指著那銀票迎風晃得嘩嘩作響:“這是銀票,去錢莊能換錢的,一百兩呢!”

    蘇青鸞心中翻了個白眼,面上卻苦笑著搖頭:“就算張媽您個給我一百兩銀票,我也不能無中生有啊?”

    張媽聞言一頓:“這是什么意思?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